默克家族的“契约”

默克集团是全球最悠久的化工制药公司,拥有346年的历史,1995年已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,一直由默克家族控股,通过合伙人公司“E. Merck KG”,超过150名家族成员拥有集团约70%的股份。2013年,默克集团营业收入高达110亿欧元,可谓家大业大,福泽绵长。

名为家族企业,默克集团属于典型的“两权分立”,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彻底分离。E. Merck KG设有合伙人董事会,负责大政方针的审批核准,其中包括5名家族成员,由商业经验丰富的家族成员担任,普通家族成员完全游离于公司的决策运营,只领取分红。日常经营权由5人组成的执行董事会控制,包括现任执董会主席柯禄唯(Karl-Ludwig Kley)在内,基本是“外姓人”。

“执行董事会需定期向默克家族报告,须遵循一定的行动指南,进行重大投资、收购或者其他事项,须由默克家族进行专门的审批和批准。”柯禄唯说。据执董会成员、默克化工CEO雷克曼告诉《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》(下文简称《21CBR》),执行董事会一般一个月一次例会,讨论两天。“默克家族与负责运营的管理层保持良好互动和沟通,但不会参与日常事务管理。”

“统而不摄”的默克家族如何激励执董会帮忙打理家业呢?这个古老的家族制订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薪酬制度,颇有特色。
默克执董会成员的薪酬共分成4部分,以雷克曼为例,根据默克2013年报,除了100万欧元的固定年薪和2.6万欧元津贴之外,还有两项浮动薪酬,均与绩效挂钩。

其中一项称为“可变报酬”(Variable Compensation),可变薪酬的基数是默克集团的连续三年税后利润的平均值(利润基数易受特殊因素扰动,执董会有10%以内的自由裁量权),执董会成员按照各自的一个固定“千分比”从平均利润中计提奖金。2013年,雷克曼的该项奖金约为353.4万欧元。

另一项制度颇为复杂,成型于2012年,名为“默克长期激励计划”。该计划以3年为一个绩效周期,执董会成员每年会授予一定额度的虚拟股份——默克股票单位(MSUs),MSUs的数目取决于个人额度和当期价值(MSUs的价值与公司股价相关联),比如,雷克曼2013年的额度为100万欧元,当年年初一份MSU价值100.11欧元,其获得的MSUs额度为9990份。同时,要参与该计划,执董会成员须每年以固定年薪的10%购入默克股份,且不允许在绩效周期内出售这些股份。

3年绩效周期期满后,基于默克股价和 EBITDA目标值两类KPI的完成情况,在前期MSUs授予总量0-150%的幅度内确定实际授予数量,其后,再根据MSUs的市价,默克公司向执董会提供一笔现金付款,同时,要求执董会成员将现金的50%再投资于公司股票,所有股票只允许在未来3年内分批售出。由此,具体的收益与股价的长期表现进行捆绑,促进执行董事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决策。

“目前为止,我的身份相当于一个默克家族的远房表亲,受邀到默克家族参加管理会议,认购股票促使我们与默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纽带和联系,我哪天退休的时候,手上的股份要求转售出去。”柯禄唯告诉《21CBR》,其2013年总薪酬为731.1万欧元,同期总薪酬达579.3万欧元的雷克曼则形容自己就是一名“全面负责的股东”,“这种安排在德国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个人要对自己在任期内所作的任何决策承担所有的责任”。

或许,很难具体评估这种薪酬制度对于执行董事会绩效的影响。但是,自从柯禄唯2007年担任CEO以来,默克管理层显现了极大的进取心,进行大规模的业务重组,剥离价值70亿美元的业务,收购了180亿欧元的资产,其中包括现在的两大核心业务默克雪兰诺和默克密理博,营收从2007年的70亿欧元上升至110亿欧元,同期息税前利润率从14%增至18%。

“管理层所领导的一系列并购、投资、资产重组,推动默克转型成为一家高利润的科技公司,而全权负责的制度安排,有助于我们从长期的角度促进公司的整体利益。”雷克曼总结说。